去年六月開始,很多人以此互相問候,其中有外資分析師、創投董事、麥肯錫主管等。甚至,台大EMBA同學聚會,都以該書的DVD為主題進行探討。在短短一年內,這本書在美國發燒,並一路紅到台灣。從董事長、奧斯卡影后到計程車司機,都在探索它。 「秘密」,翻成白話文就是「心想事成」;翻成英文是:「Thoughtsbecomethings」。
在美國,它短短一年就賣出將近八百萬本,是二○○七年亞馬遜書店暢銷書第二名,僅次於《哈利波特》完結篇。該書作者朗達‧拜恩(RhondaByrne),更因此被《時代》雜誌選為二○○七年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。在台灣,該書去年中出版後,連印四十三刷,銷售逾三十三萬本。
該書大意如下:
一、生命的偉大秘密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(LawofAttraction)。
它是宇宙最有力量的法則,就像阿拉丁神燈的巨人一樣,對我們有求必應,可以帶給你任何你想要的幸福、健康、財富、人際關係。
所謂「吸引力法則」就是,思想具有磁性,並且有著某種頻率;當你思考時,那些思想就會送到宇宙中,然後吸引所有相同頻率的同類事物。
二、因此,你當下的思想,正創造你的未來。不論你心中想什麼,你都會把他們吸引過來。
三、如果你想改變生命中任何事,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率。
更進一步來說,你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,不管你身在何處,曾發生什麼事,你都可以開始有意識的選擇你的思想,改變你的生命,根本沒有所謂的絕境。
「秘密」的概念,其實並不新,它強調思想的力量,與古人的論述殊途同歸。
儒家曾說:「存乎中,行於外」
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:「我們現在的一切,都是過去思想的結果。」
二十世紀中盛行的新思想運動(NewThoughtMovement)也告訴人們:「勿輕忽思想的力量,因為心念、想法會帶來後果,影響一個人的身體與心理。」
為什麼二十一世紀的今日,「秘密現象」如此發燒呢?
心靈工作室負責人王浩威分析,人們時時刻刻需要激勵。而這種激勵,在當今的不景氣年代,來得正及時。他還記得,一九七○年代的石油危機,台灣同樣有一本暢銷書《人生的光明面》,當時印行將近一百刷。該書作者是一位牧師,他相信,所有的問題,都能透過積極思考,透過信仰來解決。這是更早版本的「秘密」,教大家相信心想事成的力量。「《人生的光明面》熱潮,就像今天的《秘密》。」
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韋格納(DanielM.Wegner)說,對缺乏自信、憂慮大環境的人們來說,「神奇的想法」(magicthinking),很容易被埋單。
而《秘密》,就是把古老的論述包裝成一種神奇的想法。它告訴你,心想事成一點都不難,只要你去「想」,你就做得到。因此,它迅速成為人人渴求的解藥。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電視主持人歐普拉(OprahWinfrey),她的一生,就是心想事成的標準教案。
出身美國南方貧苦家庭的歐普拉,十三歲因被性侵產下一子(嬰兒出生不久即夭折)。三十歲的某一天,她翻開了甫獲普立茲獎的小說《紫色姊妹花》(TheColorPurple)。書中描述一位黑人女性,勇敢反抗丈夫欺凌,毅然走出家門獨當一面,最終贏得美好人生,當下,她被震懾住了。
心想事成標準教案——歐普拉 從貧苦黑人女子,躍上銀幕變紅人
她想像著,自己終究也能如書中人物一般,打破先天的障礙、美夢成真。她的「想」,不是空想,而有著十分具體的畫面,並且持續不斷。「我完全著迷了,無論吃飯、睡覺,腦子裡想的只有《紫色姊妹花》」。她一遍又一遍的閱讀這本書,揣摩書中人的心境,說著書中的對白。
因為不斷的想,吸引力法則在她身上啟動了!
隔年,「我接到生平第一通製片公司打要我參加試鏡的電話,果真,就是《紫色姊妹花》!」雖然試鏡後,幾個月都沒有消息,但她每天都向上天祈求自己能參與演出。
「然後有一天,我接到了史蒂芬‧史匹柏(StevenSpielberg,好萊塢名導演)的電話,他要我隔天就到他加州的辦公室報到。」
她回憶,「從那一刻開始,就是那一刻,我的人生從此改變……因為我知道是我自己將《紫色姊妹花》吸引到生命中的。」
「吸引力法則」在歐普拉身上迅速發酵,她不但因該部電影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,所主持的「歐普拉秀」(TheOprahWinfreyShow)也開始在全美聯播。她更從二○○四年開始,連續四年獲選為美國《時代》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
一個思想,可以迸發出如此巨大的力量!
歐普拉在脫口秀中兩度採訪《秘密》作者,更在創辦的《歐普拉雜誌》中推薦,「過去二十一年來我希望與觀眾分享的想法,其實就是這個,只是我沒有稱它為『秘密』罷了。」這本書也在她加持下,知名度迅速打開。
心想事成,到底難不難?仔細探究,只要你能打破三大迷思,其實,一點都不難。
第一大迷思:不知該想什麼、如何正確的想
心想事成的關鍵在於「想」。
你的想法必須符合兩大前提:「一、這是現實中可以達成的願望。二、這是可操之在己的。」
換句話說,中大樂透這種心願,並非操之在己,因此,無論意念多麼強烈,很抱歉,也無法成真。「必須回到現實面。」王浩威指出。
然而,符合上述前提後,許多人的願望清單可能一張A4紙也列不完,你每天的念頭也可能有上千百個,你想要哪一個?
「當你每天在想的時候,你就會知道,你本身的天賦,或是你本身的才能在哪裡,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內在的心裡,都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。」詹佳真強調,重點是要清楚、重複不斷的在腦海裡跟自己對話,才能夠清楚找到自己的願望標的。
「你最常想的,最常把焦點放在上頭的,將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,成為你的人生。」
誠如《秘密》所說:「你所吸引的,正是你意識中最主要的思想。」
根據統計,大腦每秒鐘會處理高達四千億位元(bit)的資訊,但人們只能意識到其中大約兩千位元!因此,如果你無法從無窮的欲望中,釐清自己最強烈的願望,那麼,抱歉,你的想法,很快就會被淹沒在一堆資訊裡,你所發出的吸引力頻率也將是混雜的,無法成事。
因此,想,並非只是空想、妄想、天馬行空的想,而是專注、認真的想。
第二大迷思:光會想,卻沒有執行力
找到正確的願望標的後,不代表你就會起而行。事實上,許多人卡在第二關:執行力。
英國健身協會曾統計,許多會員立下「瘦身」、「維持健康」等新年新希望,而在一月份加入俱樂部,並預繳一年會費。但到了第二個月,竟有三成的人連一次都沒到;到了年底,四成的人再也沒有出現過。這,正代表欠缺執行力!
因為,「改變是困難的,」詹佳真說。根據舒適圈理論,要讓一個人走出舒適圈,樂於改變,必須要有夠強的動機。而這個動機,也要透過「想」。
當你確定願望標的後,必須不斷去想像你已經擁有它的美好。因為你的力量繫於你的思想,唯有時刻感受這個美好,你的大腦頻率才會放在正確的事物,指揮全身朝這方向前進,並因美好的感覺,產生源源不絕的執行力。
在腦神經學上,這也是有所據的。當人們不斷重複想某件事時,腦中某些神經細胞,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。例如,如果你每天的情緒都樂觀積極,就會刺激該模式的神經突觸生長,不斷為該模式的神經網絡進行接線和整合,長期下來就成為固定的情緒模式及思考慣性;大腦若能建立正向的連結模式,就可全力督促執行。
換句話說,腦裡的所思所想,是否持續與專注,將決定你的執行力強弱。沒有執行力,再會想,都是空談。
執行的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,遇到挫折時,若不及時調整,將使自己越挫越低落......,最後功虧一簣!
拾一段夏暖日光 在九月漫舞
- Aug 27 Wed 2008 12:20
不景氣的時代最多人看的一本書~秘密(上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